“原來這裡堆滿了各種廣告牌,行人不好走,停車不方便,店主們還時常為爭地盤爭吵不休。自從建立了‘街坊’制,商戶們群治共管意識增強了,不僅自覺包好門前,還主動參與整條街的自治共管,現桃園二手餐飲設備在成了全市的文明示範街。”1月8日上午,和記者聊起桃園路街區的變化,南通新城區中央商務區社區黨委書記鄭來來滿心歡喜。
  令鄭來來贊不絕口的“街坊”,是崇川對傳統店面“門前三包”管理機制進行改革而創建的街區自治管理組織。崇川區委書記吳旭介紹,去年下半年,該區試水推進街區管理體制改革——以主、次幹道為主,在沿街商戶、單位中組建“街坊”,每個“街坊”成立群眾性自治組織——街坊文明促進會,從街區商戶燒烤中選舉產生街長1名、議事若干名,配備專業服務隊、志願服務隊和綜合執法隊。“作為街區管理的最基層單位,街坊主要負責瞭解民情、宣傳政策、調解矛盾,引導商戶以自律公約、簽訂承諾書等形式開展自治共管。”目前在崇川區,已建立街坊208個,覆蓋商戶9400多家,所有街區實現無縫對接覆蓋。
  來自湖南永州的“80後”劉曉夫是南通佑易房產中介的店主。現在,他又多了一個頭銜——桃園路睦鄰街坊街長。劉曉夫對此十分看重,“別看我店面小,但大伙信任我,選我當了街長。過去給戶主和租客做‘生意中谷餐飲設備中介’,如今給社區幹部和商鋪老闆們做‘管理中介’。”
  “街坊的最大好處,就是實現了店主‘各自為戰’向街區‘台南餐飲設備協同作戰’的轉變。”劉曉夫說,過去臨街的單位、門店、住戶實行“門前三包”,負責門前衛生、車輛擺放、區內設施以及綠地的保潔保護等,但往往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僅盲區多,有時還會因為把“自家雪”掃到人家門口而鬧矛盾。
  劉曉夫領著記者來小分子褐藻糖膠到MoMo咖啡店,幾名進出隔壁服裝店的顧客把車輛停放在咖啡店門前,店主胡亮正幫著把車停放整齊。
  “要在以前,這些占位車肯定被扔到一邊去了。”為了自己門前的秩序和環境,胡亮對這些占位車先是毫不客氣地趕,後來索性自製了地鎖,不進店的不讓停放,導致公共空間浪費。附近居民對此意見很大,甚至打政府熱線投訴,社區幾次溝通也無果。胡亮理由充分:“不建地鎖,門前怎麼‘三包’?”
  去年9月設立“街坊”制後,情況變了。街長劉曉夫帶頭響應街坊統一規劃,將自家店門前開闢成公共非機動車停靠點。在他的帶動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的勸說下,胡亮也加入了“街坊”,拆掉地鎖後,生意不僅沒受影響,還得到了受惠業主的捧場。此後,胡亮在店里闢出地方,佈置成睦鄰街坊的議事廳,供大家商討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
  鄭來來介紹,睦鄰街坊建設實行“221工作法”,即每月8日為街鄰互動日、28日為街坊議事日;開展誠信商戶評比和文明商戶星級評定等“2”項評比;建立由社區牽頭,街坊文明促進會、城管、工商、相關物管組成的“1”個聯動機制,形成“一街興則大家興、一街美則大家美”的濃厚氛圍。“原來這裡有100多戶流動攤販,像‘候鳥’一樣居無定所。街坊商戶主動幫助找到一塊空地設置了疏導點,解決了這個老大難。”
  在推動自治的同時,街坊還承擔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功能。去年10月30日,為解決桃園路兩側沒有公共停車場的問題,58戶街坊全部簽名,與交警支隊協商開闢“臨時停車位”。最近的一次街坊議事日上,商戶反映某物管水、電費收取不透明。經街坊協調,物業公司同意每季度由商戶派代表查看分表度數,並公示收費明細。
  姚港路虹東社區街坊的街長楊德威反映,成立街坊後,人心齊了,事兒好做了。在去年的道路環境整治行動中,涉及到拆除姚港路一家飯店違章建築。楊德威發動左右商家一起勸說,最後順利拆除。
  吳旭說,沿街商戶從“被管理者”變成“參與管理者”,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方法,推出諸如公益事業聯辦、街區環境聯抓、文化活動聯誼等“三聯”建設;街區事務互動、互訪、互議、互評機制;街區自律公約議約、簽約、亮約、履約、評約“五約”模式。目前,崇川已評選出3批15個文明街坊創建之星。本報記者 陳明 付奇  (原標題:“街坊”,不再各掃門前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d91zdrj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