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2日報道 外媒稱,以絕大多數標準衡量,2014年美國高校的錄取程序比任何時候都要嚴格。只有約5%的申請者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其他許多學校的錄取率同樣令人氣餒。與此同時,美國十來歲的青年暴露在七嘴八舌討論美國所謂的經濟衰退的背景音下,這似乎只會加劇他們要在爭奪令人滿意的高薪職業的競爭中占得先機的壓力。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5月20日報道稱,這個故事的有些情節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反映出在一個競爭型社會中成長必然要面對的挑戰,但其中大部分被誇大了或直接就是錯的。被高校束縛的青年面對人生最激動人心但壓力也最大的階段時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洞察力和冷靜。
  不過,首先值得註意的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高等教育很重要。當然會有例外,有些人在人生中的特定時間點可能沒有攻讀大學學位的機會。但在全球化和自動化潮流的驅使下,在美國現代經濟中,一如貝爾·索希爾所展示的,在美國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接下來的表現也會比前幾代人好;沒有大學學位的人眼睜睜看著他們的收入止步不前甚至減少。
  不過,報道稱,不管用什麼標準衡量,去哪上大學不如上大學本身重要。這並不是說它不重要,但不管是對上大學的幸福、之後生活中的滿意度還是赤裸裸的金錢收入感興趣,得到哈佛的學位和獲得解脫之間的關聯並不像社會誘使許多18歲青年相信的那麼密切。
  報道稱,從幸福——社會科學中一個新的可用科學手段測量的領域——的問題說起。結果表明你可以通過詢問他人,然後運用常識性統計方法處理一批數據來深入瞭解人們的幸福度。對兩名作者的其中一位而言,這是十多年來研究活動的焦點。儘管金錢對於幸福很重要,但超過一定額度後,金錢並不能大大加深幸福的程度(比如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體驗)。總的來說,它不像健康或職場成就那麼重要。與此同時,比較幸福的人往往不那麼在乎收入,而更可能重視學習和創造力。他們多半還對自己的未來抱有更積極的看法,這種看法轉而導致就業行情更好、身體更健康。
  耶魯大學或阿默斯特學院的畢業生找到幸福的幾率並不比到名聲沒那麼響的學校上學的人高。蓋洛普的一項新民調發現,大學經歷對人類幸福最重要而持久的影響與學生同教授的私人關係和對知識的持續好奇心有關,與GPA或GRE分數無關。
  美國可以在其成千上萬所高等教育機構提供這種刺激和經歷。誠然,擁有更高比例專註、傑出學生的精英大學創造了或許更能激發人的氛圍。但那兒的壓力或許也大得多。知名度略差一點的教育機構的學生或許需要多一點的自我激勵才能勝人一籌,但他們或許也會碰到一心撲在教育上的投入程度不下於任何常青藤大學老師的教授。
  沒錯,美國名校的校友組成的關係網往往對一個人的職業前景大有幫助。但是在美國,擁有畢業生、教授和其他贊助人組成的人際網絡的教育機構多到令人吃驚。而且哈佛畢業生在像哥倫比亞特區這樣的地方多到不值錢,那些來自名氣或聲望略差一點的地方的人可能會對彼此更加在意,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他們人數較少的劣勢。
  即使就經濟成功這個較為狹隘的主題而言,這個問題也沒有定論。誠然,規模大聲望高的大學往往更富裕,它們的畢業生平均下來掙的錢也更多。但這種情況的大部分原因在於,更有動力、更有天分的學生往往一開始就會選擇精英學校,不管教育質量如何總會推高平均值。對那些剛剛被第一志願的大學拒絕,只得接受“保底”學校的18歲年輕人來說,這一命運的轉折是否真的會影響長期的經濟前景還是個未知數。假定幹勁和動機相當,上其他學校的學生的表現似乎也不差。(編譯/耿凌楠)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原標題:美布魯金斯學會:無緣名校學生未必經濟前景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d91zdrj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